编者按:今年4月底,新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在前来浙江物产集团考察调研时,勉励我们努力创新发展,进一步做强做大,发挥好省属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事实上,这些年来,浙江物产也一直是按照“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理念,在努力做着创新发展的文章,并因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7年7月,杭城,骄阳似火。与这灼热的气温一并“出炉”的,是浙江物产集团上半年度一份令人鼓舞的经营业绩报告:集团经营规模388.82亿元,同比增长33.45%;进出口总额8.49亿美元,同比增长81.53%;实现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48.65%……
事实上,过去几年来,浙江物产一直在以这种速度持续快速地发展着:从2002年到2006年,浙江物产经营规模从226亿元一路增长到589.8亿元,年均增长40.24%;利润总额从1.69亿元增长到5.94亿元,年均增长62.87%;总资产报酬率从3.37%提高到6.3%,年均增长21.81%。2006年,集团净资产收益率14.74%,是省属企业平均的2.18倍,是全国同行(综合性内外贸批发及零售企业)平均的1.42倍;人均营业收入642.06万元、人均利润7.66万元,分别是全国同行的1.56倍和3.66倍。
数字只是结果。数字的背后,是浙江物产近年来锐意创新、自主创新、不断创新的理念和行动——
锐意创新:不断激发超前求变的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营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浙江物产已成为浙江乃至国内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从2002年以来,浙江物产已连续6年位居“中国企业500强”前100位,连续5年位居“浙江省百强企业”前2位。2004年,浙江物产又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重点培育发展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之一。在浙江省,浙江物产也是省政府重点培育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和浙江省重点流通企业之一……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和赞誉,面对鲜花与掌声,“浙江物产人”并没有迷醉。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坚持创业强企、创新发展,才能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进而向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集团进军。
创新,来自于超前求变的理念引导。“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市场形势和外部环境,面对企业内部因持续多年快速发展而面临“玻璃天花板”与企业“生命周期”的无形挑战与考验,集团领导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贯彻“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的治企理念,积极引导各级管理团队和广大员工不断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在创业创新中做大做强浙江物产。“能上则上、优化协调”,“推进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下的协调发展”,“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集约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和“提升素质、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等一系列近年来工作指导方针的提出,为激发物产团队超前求变、创新发展的理念和行动指明了方向。
创新,也来自于战略的正确指引。“战略是做正确的事”。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物产重视和加强了对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和认真规划。集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专家紧密合作,历时三、四年,认真研究和制定完善了《浙江物产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大力推进流通产业化,加快实现由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产业战略转型提升”和“努力打造千亿(规模)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的现代流通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总任务,为集团“十五”、“十一五”时期乃至今后的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实现路径等。
创新,更来自于集团上下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上下同欲者胜”。围绕创业创新发展,近年来浙江物产积极弘扬和倡导“企业与时代共同前进、企业与客户共创价值、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团队精神、绩效理念、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努力追求“共同的使命”,加强执行力建设,齐心协力地共同推进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的贯彻落实,推进流通产业化发展,加快实现着由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企业的转型提升。
自主创新:大力推进流通产业化的积极行动
“创新不是一个华丽的词藻,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坚持创新理念、求新求变的同时,浙江物产努力从企业改革、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全面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推进流通产业化的中心任务,集团公司和各成员企业正努力做着一篇篇创新发展的文章:
经营创新篇:积极探索实践现代流通企业商务模式
传统流通企业以简单买进卖出赚取“三差”(时间差、空间差、批零差)为主要特征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了,必须改革创新,切实转变经营业态、经营方式、经营结构和盈利模式,切实转变到供应链管理、产业链培育和价值链提升的现代流通企业发展模式上来,形成具有浙江物产特色的商务模式,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这是浙江物产近年来上下形成的共识,并正为此而不懈地努力——
“象卖肯德基一样地卖钢材”,是“浙江物产金属”——这个我省金属材料流通领域“老大”近年来的新思路。去年,该公司钢材年销量达380余万吨,经营规模已连续10多年位居全国省市同行首位。但是,传统的买进卖出、大进大出的批发经营业态,在越来越注重直接用户、注重网络布局和市场占有率的今天,已不能很好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此,近年来该公司在进一步加强与上游钢厂战略合作、巩固资源渠道的同时,依托其在业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下大力气狠抓了在省内外市场的营销网络建设,先后在省内绍兴、宁波、台州、金华和省外广东、天津等地设立了“浙金钢材”连锁企业,努力贴近市场、贴近用户,增强面向终端市场的销售,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钢材连锁分销量已达88万吨,占公司钢材总销量的近四成。与此同时,物产金属还积极探索发展电子商务,由其控股、联合国内相关钢铁生产和消费大户共同发起成立的“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依托互联网和现代电子商务技术,通过开展钢材远期合同、专场合同、约期合同等多种灵活的电子交易,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钢铁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和价格发现平台。
浙江物产元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抓住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积极拓展专业化品牌经营,目前已取得了国内外大多数主要汽车品牌的经销权,在全省拥有4S品牌店80多家。2006年,该公司销售各类汽车8.3万余辆,占全省当年汽车新增上牌量近1/5,成为浙江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之一,并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汽车营销集团”。围绕创新发展,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推进实施“一牌两网”战略,即依托“物产元通”品牌,在努力构筑全省汽车营销网络、拓展汽车销售市场的同时,积极创新业态,延伸服务,开拓了汽车装潢、用品、租赁、快修以及二手车交易、报废车回收拆解、汽车俱乐部等一系列“后服务”,从而形成了汽车经营前、后网联结互动,“从生到死一条龙服务”的全方位经营格局,进一步奠定了在浙江汽车流通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汽车后服务业务收入达405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5%。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集团连锁分销、配供配送、流通加工、汽车后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经营规模已达220多亿元,占集团经营总规模的比重已接近60%。
在积极转变经营业态和经营方式的同时,集团成员企业还努力拓展供应链,培育产业链:
今年5月底,在长江边的江苏江阴市,一个由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湖南湘钢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江苏湘钢物产钢铁配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投产了。这是“浙江物产国际”为推进船舶制造业供应链服务而设立的专业船板剪切加工和预处理生产企业。早在几年前,“浙江物产国际”就通过“贵州亚冶”铁合金加工项目,尝到了贸工一体化发展的甜头。利用公司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优势,通过从海外采购相关矿石资源,进行加工生产,再对外出口,物产国际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硅锰合金出口商之一,产品出口到日本、泰国、印尼、英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浙江物产化工”是集团近年来整合内部化工业务资源新组建的一家成员企业。按照“新企业、新业态、新机制”的要求,该公司甫一成立,就花大力气着力推进内外贸、贸工一体化及供应链、产业链打造的“两化两链”运作,努力走创新发展之路。公司与相关化工生产企业紧密合作,从上游原料PX组织供应到下游产品PTA销售代理再到供应下游PET切片生产企业等,努力打造化工领域相关产业链,迅速打开了经营工作局面。公司成立当年即取得了优良业绩:全年实现销售27.6亿元,进出口1.6亿美元,效益上千万元,一跃成为集团化工业务板块的“主力军”和集团主要成员公司行列,为集团的持续快速发展拓展了新的增长点。
物产燃料、物产民爆、物产森华等成员公司,在努力开拓贸易经营的同时,近年来也按照推进流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加工生产企业的收购兼并,实现了贸工结合、产业链前后衔接,既延伸了经营链条,提高了流通附加值,也增强了企业抵风险能力。
技术创新篇:着力打造物流、信息、金融“三大平台”
“流通也有技术”。随着企业经营规模、范围、地域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模式和简单买进卖出的经营方式亟需改革创新,形成在集团整体资源共享平台上的专业化协作经营体系,发挥综合整体优势,提升流通“技术含量”,提高流通附加值。基于此,近年来,浙江物产在发挥成员企业积极性、推进经营业态和经营方式创新的同时,集中力量狠抓了现代流通、企业信息化和金融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努力发挥三大平台对推进流通产业化、促进战略提升的支撑作用。
——加强物流平台建设。2005年7月,在杭州城北,一个由浙江物产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上亿元建设的“浙江物产杭州物流基地”投入试营运。该基地是杭州地区首个集水、铁、公路“三式联运”于一体,具备物流中转、仓储、剪切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金融服务等功能的现代化生产资料物流基地,也是浙江物产打造现代物流服务平台的首个“精品物流基地”。经过近两年时间试运行,目前该基地月货物到发量已突破20万吨大关,成为集团成员企业在杭州地区重要的物流中转加工配送基地,并为社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下步,集团还将在浙东(宁波)、浙南(温台)、浙北(嘉兴)、浙西(衢丽)加强相关物流基地和物流节点建设,并整合利用社会物流资源,最终形成基本覆盖全省、辐射“长三角”、连接全国主要经济区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网络,为集团现代流通主业的开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努力构筑集团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打造“数字化资产”,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有机结合,是浙江物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所在。几年来,集团公司与相关成员企业花大力气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工程建设。目前,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已经建立,集团门户网站、OA系统和6大专业板块子网站群已经开通运行,集团财务资金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成员公司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应用项目已经投入使用或正在建成,一个基于VPN网络的高效、畅通的集团信息化管理平台已初现雏形,将为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流通效率效益、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促进企业规范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
——加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现代金融是流通产业化推进的有力支撑,也是浙江物产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2005年,集团率先与工行浙江省分行加强了银企战略合作,在加强企业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同时,依托工行快捷完善的网络结算体系和丰富的资金管理经验,共同推进集团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商业票据、网上信用证、银行保函、仓单质押、物流质押、保理业务等一系列贸易项下金融业务的创新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集团经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流通产业化项目的推进;通过对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帐户资金的归集管理,引入“内部银行”机制,充分发挥了集团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初步统计,仅通过帐户归集管理和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去年集团就为成员企业增加资金调度和头寸调剂40多亿元。继工行之后,集团与中行、交行、国家进出口银行等银企合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管理创新篇:着力加强一体化管理与有效性管理
在浙江物产,每年年初,都会有厚厚的一大本《企业年度预算和经营目标建议书》下达到集团各控股以上成员公司,并通过其法人治理结构,转化为公司的年度经营管理目标任务,并细化到各部门和各阶段的工作计划。每月和年中、年终,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公司都会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认真检查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强化预算执行,保证预算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几年来,浙江物产通过积极推进实施涵盖企业经营、管理、投资、资金平衡等各方面的全面预算管理,把外部动荡变幻的市场形势和企业内部资源要素的配置调整纳入了有预见性、有序和可控的预算轨道,保证了企业持续、稳健的良性发展。
不唯如此,几年来,浙江物产一直在努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强企业各方面的管理:通过加强战略、投资、人事、财务、企业文化等的一体化管理和完善成员公司法人治理,集团进一步建立起了战略管控型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通过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不断建立健全各方面制度,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努力实现“制度下生存”,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通过强化人、财、物等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保证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有效和企业正常、规范、有序、安全的运行;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共同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准则,追求实现“共同的使命”,进一步增强了集团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不断创新:坚定打造一流现代流通企业的志向
作为在浙江乃至国内生产资料流通领域居于龙头企业地位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如何在现代化大生产中更好地发挥好现代流通商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浙江“八八战略”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宏伟战略构想,是浙江物产近年来致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2006年7月,在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我省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台州,浙江物产与台州市政府共同签署了一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一协议,浙江物产将按照“要素集聚、服务集成、运作集约”的总体要求,发挥好集团综合整体优势和旗下相关成员公司的专业服务优势,主动接轨服务当地船舶制造、汽车零部件、医药化工、塑料模具等先进制造产业,探索发展集现代贸易、连锁配送、加工服务以及金融、物流、信息支撑和中介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服务前移”。
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和要求,集团相关成员公司以台州地区船舶供应链服务为切入点,一改以往“单兵作战”的传统经营方式,形成了在集团统一组织协调下“多兵种、兵团化作战”的现代流通专业化协同和区域集成运作服务模式。至去年底,短短5个多月,集团在台州区域通过专业化集成运作,就已组织供应各类金属材料18万吨、汽车5000余辆、煤炭10万余吨、油品5万吨及其它一批资源。今年1-7月又累计在当地供应各类钢材30万多吨(其中船板近10万吨)、有色金属1万余吨、汽车3300多辆、煤炭近12万吨、油品4万吨。今年4月底,一个由浙江物产与台州星星集团共同携手打造的“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在当地宣告成立,集聚区内首个先进制造业服务中心——“台州船舶产业服务中心”也同时开业。目前,“汽车零部件产业服务中心”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集聚区将为相关产业生产企业提供集研发设计、产品展示、采购代理、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产品出口、信息发布、商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产性服务。
下一步,浙江物产还将重点围绕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沿线三大产业带,继续着力推进区域集成运作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动接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力争成为我省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发挥省属国有大型流通企业应有的重要作用。
创业创新,永无止境。浙江物产——这艘我省流通企业的“航母”,正以其锐意创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的行动和不断创新的志向,行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涛涛商海中,行进在“努力打造一流的现代流通企业”的征途中。
浙江物产,因创业而成长,因创新而生动。